随着视屏显示终端的普及、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以及运动性损伤的增加,中国社会疾病谱发生显著变化,与肌肉骨骼健康相关的疾病呈现年轻化发病趋势。其中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是一种患病率高、疼痛持续时间长的疾病。有人将慢性疼痛比喻为一种“不死的癌症”。慢性肌肉骨骼疼痛以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骨质疏松症,腰肌劳损,背部筋膜炎等最为常见。这些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容易引发心理障碍和其他慢性疾病。
因此,不能忽视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具体可采取怎样的治疗策略?如何选择合适的疗法?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的危害
长期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困扰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会导致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
首先,慢性肌肉骨骼疼痛会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及心理障碍,如睡眠障碍、抑郁、焦虑、情绪紧张、心慌易汗等;
其次,会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造成患者食欲下降、恶心呕吐、逐渐消瘦,进一步发展导致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多系统、多器官的功能紊乱,最终使免疫系统受损、增加恶性疾病发生概率。
此外,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可导致肢体活动受限、血小板黏附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增加,从而导致血液高凝、血栓形成风险增高。
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治疗
该类疾病的治疗原则是: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病理治疗和心理调节同步进行;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治疗方法主要有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图片来源:123RF
一、非药物治疗
1.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减压疗法等心理干预手段已被证实有助于改善慢性肌肉骨骼疼痛以及伴随的抑郁、焦虑、失眠等症状。其中,认知行为疗法是慢性疼痛的一线心理治疗手段。
2.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或消除原发痛点,减轻肌肉痉挛和紧张,减轻神经组织的压力,从而缓解疼痛。
运动方式以主动肌力运动、耐力运动、渐进抗阻力运动和短暂最大收缩练习为主,包括局部关节、肌肉运动,散步,慢跑,游泳等。
运动强度和频率应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以运动后不引起疼痛加剧为佳。
▲ 小强度运动过程中,心率一般不超过100次/min,如正倒走等。
▲ 中等强度运动过程中,心率一般在100次/min~140次/min,如健步走、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等。
▲ 大强度运动过程中,心率超过140次/min,如跑步、快速骑自行车、快节奏的肌骨拳腿功等。
运动时间宜根据个人时间调整。上午和晚上宜小、中等强度运动,下午宜进行中等、高强度运动。每天宜运动30 min~90 min,可分一次或多次进行,运动初期,时间可稍短,待适应后可延长时间。
3.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主要包括冷疗、热疗、水疗、蜡疗、电疗、磁疗、红外线照射、超声波、超短波、离子导入、经皮神经电刺激、深层肌肉刺激、体外冲击波等。可促使血液循环,加快病理和代谢产物的吸收或排除,同时对神经系统起抑制作用,发挥镇静、止痛和缓解痉挛的作用。
4.躯体保护
采用支具、矫形器、夹板、腰围、颈围、护膝、肌内效贴等辅助器具固定和保护关节和脊柱,促进损伤愈合,防止进一步损伤。
二、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该类药物有口服和外用形式。
▲ 口服NSAIDs药物是肌肉骨骼慢性疼痛治疗的一线用药。应最低有效剂量,短疗程使用,长期使用NSAIDs应注意可能会增加胃肠道溃疡、出血、心血管不良事件等风险。慢性疼痛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可以同时辅以胃黏膜保护剂及质子泵抑制剂。
▲ 外用NSAIDs是治疗部位局限的轻、中度慢性疼痛的首选用药。目前已经上市的外用NSAIDs包括洛索洛芬钠、氟比洛芬、双氯芬酸等,剂型包括贴剂、凝胶、乳剂/膏、溶剂和气雾剂。
阿片类镇痛药物:主要用于NSAIDs无效,或无法耐受NSAIDs消化道、心血管等不良反应的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以及手术后肌肉骨骼慢性疼痛等。常见药物包括强阿片类药物吗啡、羟考酮、曲马多、芬太尼等,弱阿片类药物可待因、曲马多等。阿片类药物给药途径多样,可以口服、针剂和贴剂(如丁丙诺啡透皮贴、芬太尼透皮贴等)。
抗惊厥与抗抑郁药物:
▲ 抗惊厥药:主要用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纤维肌痛的治疗,包括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如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等。
▲ 抗抑郁药:主要包括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剂(如度洛西汀)、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等。一般推荐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有效剂量并维持。
肌肉松弛药物:主要用于缓解骨骼肌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常用于治疗慢性腰背痛。包括外周性肌肉松弛剂和中枢性肌肉松弛剂(CAMR)。外周性肌肉松弛剂多用于麻醉,CAMR多用于治疗颈肩腰腿痛。CAMR包括苯二氮类药物和非苯二氮类药物,如地西泮、乙哌立松。
抗骨质疏松药物:抗骨质疏松基础治疗包括补充钙剂、维生素D;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吸收药物(二膦酸盐、降钙素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或骨形成促进剂(甲状旁腺激素等)。
三、外科治疗
对于原因明确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肌肉骨骼慢性疼痛,如腰椎间盘突出、膝骨关节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可以采用对应的微创或开放手术治疗。
对于非手术综合管理疗效不佳,且神经系统和影像学检查无明显阳性发现的肌肉骨骼慢性疼痛,可以采用射频治疗、周围神经阻滞、硬膜外类固醇注射术等外科诊断和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