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后期,有这样一位大臣,担任过皇长子朱常洛的讲官,在朝廷中位高权重,后来因为厌倦了朝堂上的勾心斗角,便辞官回乡,定居在松江老家。
回去之后,因为他有在京城做过大官的履历,在文化界又属于声名显赫的那一种,所以回到老家之后,那些乡绅名流们纷纷都来与他结交,对他极尽阿谀奉承。
这样的日子,让他逐渐有些飘飘然了,于是他一改当初那种温文尔雅的君子做派,开始横征暴敛,鱼肉乡里,因为他是退休回来的朝廷大员,当地的衙门也不怎么敢动他,这就使得他愈发嚣张跋扈。
这个人,就是明朝后期的大书法家董其昌。
董其昌的书法本领是毋庸置疑的,在整个大明朝276年的书坛上,董其昌都能占得一席之地。
只是他在返京回乡之后的所作所为,着实是让人有些气愤,不过当时的他是乐在其中,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于是民怨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历史上一次重大事件的发生,这件事就是“民抄董宦”。
愤怒的黎民百姓,冲进董其昌家中乱砸一气,嘴里喊着流传民间许久的俚语“要想柴米强,先杀董其昌”!而董其昌则是吓得仓皇逃窜,最后此事震惊朝野,连京城那边都知道了董其昌的所作所为,最终呢,董其昌也落得一个晚节不保的下场。
这件事情在史料上有所记载,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此事并不真实,可无论如何,董其昌身上这个污点是去不掉了。
若是抛开此事不谈的话,单论董其昌书法的话,可以说是大有研究。
董其昌书法师法古人,一生都在临摹的道路上,他在临摹中融合各家之所长,形成了秀逸圆润的风格,影响了明末,乃至整个清朝,就连康熙和乾隆皇帝都学习过他的书法。
康熙皇帝还曾经盛赞他的书法:“风格迥异,有高秀圆润之致,非一般书家所能及也。”
他在55岁那年,写过一幅名为《岳阳楼记》的行书作品。
此作在书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董其昌更是耗时四个月才完成,纵观此作,融晋、唐、宋、元各家风格于一体,笔法由李北海而渐入米南宫,字大如拳,气势磅礴,流畅劲健,通篇数百字一气呵成,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之处,字里行间展现出了深厚的书法功力,笔力遒劲,悠闲自得,每一个字都堪称精品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