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天灾人祸导致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纷纷起义,山海关外努尔哈赤也是虎视眈眈,随时都有进入山海关的可能。风雨飘摇中的大明王朝是岌岌可危。在此危难之际,一介书生袁崇焕弃笔从戎,担负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
广宁惨败后,朝廷内外是人心惶惶。明熹宗朱由校亲命袁崇焕为兵备佥事,督关外军。另拨库银20万招兵买马,以守山海关
刚刚到任,山海关外宁远军营发生了兵变。袁崇焕单骑赴宁远,安抚士兵,兵不血刃的镇压了此次兵变。随后开始整顿军队,安置难民,到处奔波,以宁远为中心建立起了防御工事。把辽东地区经营的固若汤金,使努尔哈赤几次进军都铩羽而归。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后金之主努尔哈赤也命丧于此
崇祯二年,皇太极帅兵十万攻破蓟辽,分兵进入龙井关、大安口两地。大明都城随时可能被攻破。听闻消息后,袁崇焕率领祖大寿、何可刚入关守卫,急行两昼夜,300多里,抄小路从山海关赶回,抢先一步到达北京、给予皇太极迎头痛击。再一次打退金军
金军退兵之时,皇太极深刻感受到了袁崇焕的威胁,于是布下离间计。适逢魏忠贤遗党等人陷害。崇祯皇帝相信了谣言将袁崇焕下狱
八个月后,袁崇焕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叛以凌迟处死。据史料记载,袁崇焕一共被割了3543刀。不明就里的百姓因为痛恨金人,把对金人的恨转移到了袁崇焕身上,竞价购买袁崇焕身上的肉来生吃。真可谓“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整个行刑过程堪比人肉竞价场
“我把丹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我如沟渠”一代护国名将,民族英雄、抗清名将袁崇焕最后落个如此下场。就想知道,国破人亡,煤山自尽的崇祯帝在无人可用时悔否